国际金融中心遗址是2023年在中文圈兴起的网络流行语,用来讽刺原本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在2019年“反修例运动”后实行“港版国安法”以及特区政府一些条例倒行逆施,金融中心的地位每况愈下,曾经的繁荣和辉煌已然不再,故而戏称为“遗址”。

img小红书上“国际金融中心遗址旅游打卡”的帖子

自2007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数》发布以来,香港就长期位居前五名。而在金融业界,香港通常被视为继纽约、伦敦之后的第三大国际金融中心。

2019年“反修例运动”之后,全国人大绕过香港立法会,直接以全国性法律形式将“国安法”纳入《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之中,使之成为香港法律。这使得香港的法治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因此出现了资本外流、外企撤离和移民潮。

img2019年香港8.18大游行,民阵称170万人上街

2021年,全国人大审议并通过了《全国人大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的决定》,使得香港民主派彻底在议会中消失,民主制度被破坏殆尽。2024年香港当局再次拟立法“第二十三条”,使得香港法治和言论自由岌岌可危。这一切都严重动摇了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础:法治,言论自由,资金和人才等等。

人在香港的知乎用户SNOWY在帖子中评价道,“香港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叫金融中心的香港了,现在管香港叫‘遗址’或者‘废墟’更合适一些”。中国社交平台小红书上出现了“国际金融中心遗址旅游打卡”的帖子。甚至,在中国有大量业务的顶级投资机构高瓴资本,也将总部从香港迁往新加坡。具体来讲:

2023年底,恒生指数跌破1997年回归日水平,且交易量急剧萎缩。

2023年,香港IPO金额只有53亿美元,跌落到印度国家及孟买交易所之后,排名第六。而截止2024年,香港排名继续下跌,甚至不及印尼交易所。

截止2024年3月,香港创业版指数从2007年高点的1830点跌落至20点以下,跌幅达99%。

2023年底,评级机构穆迪 (Moody's) 把香港评级展望从稳定调低至负面,即确认香港的长期信用评级从“Aa2级”降为“Aa3”级。

根据美国“世界正义工程” (World Justice Project) 《2023年法治指数》的排名,香港从世界第16名连跌三年,跌到了23名。

非政府组织无国界记者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RSF) 发布的2023年《世界新闻自由指数》显示,在180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名中,香港位列第140名,而在2002年,香港则排名第18位。

img图片中文汉化来自美国之音

根据BBC报道,“2019年反修例运动及2020年国安法实施后,香港爆发大规模移民潮“,截止2023年8月,“经机场的香港居民净离港数字高达53万人,这段期间中小学生净减少人数也增加逾10 倍”。 同期,已经有近17万港人申请英国推出的BNO计划。这其中,包含了大量金融、法律等行业的专业人士。

2024年的公开数据显示,去年香港报税表减少了37万份。

2023年1月22日,在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近一时期, 国际人才对赴港工作、生活‘望而却步’,甚至出现人才‘离港潮’。外交部对此有何评论?”对此,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回答称:“你刚才提到的有关言论毫无依据,无视香港继续成为国际人才聚集高地的事实,不负责任地贬损香港自由和人权状况,是对公众和舆论的误导。”

随后,有网民在知乎上发起提问:“外媒称「香港出现人才『离港潮』」,外交部回应「有关言论毫无依据」,如何评价此事?”

有生活在香港的知乎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真实经历,而与汪文斌以及中国当局的宣传不同,网友纷纷称香港确实走了许多人,于是,这些回答很快遭到知乎平台审查删除。同时,在小红书、微博上也有人分享香港在2019年前和如今的变化,甚至还有去香港旅游的内地行人,戏称为“国际金融中心遗址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