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主义原本是一种政治与社会理论,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或历史上某种技术相关的社会进程应该被急剧强化,以产生巨大社会变革。
近年来,在中国特殊的政治氛围和语境之下,有网民开始使用“加速主义”作为一种反抗中共极权的理论、策略和语言,这一结合了“速度感”与“历史感”说法经广泛传播后,成为在墙外中文社交媒体上常见的政治话语。
“加速主义”究其中国特色定义指的是——在基于中共现行体制已无可救药、没有任何改良可能的这一共识下,与其建设性的批判现实或制止领袖的倒行逆施,不如助推这个自我毁灭的进程,就如同驾车踩死油门般不断加速,最终落得车毁人亡的必然结局。
“加速主义者”们坚信任何所谓的改善都只是自欺欺人,只有从彻底的毁灭中才能获得新生,其逻辑类似于“事情在变好之前,要先变得足够坏”以及“不破不立,要先完蛋再重来”,香港反送中运动期间流行的一个叫法“揽炒”(指玉石俱焚、两败俱伤)也有相似含义。
显然,“加速主义”出自一种对现状日益加深的绝望感,与中共官方所谓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同,它竭力唱衰着中国的当下与未来,并期待着出现一个颠覆性的后果。
也正因为此,不同“加速主义者”的愿景也存在不同,有人希望中国出现突然的经济/政治崩溃、政权垮台;有人希望中国与世界全面脱钩,甚至出现中美热战(也被称作“反向入关学”);有人希望中国朝着文革2.0继续狂奔,直至引发全国性的反抗;有人甚至希望中国出现大规模的动乱、解体(所谓的“大洪水”)。
此外,“加速主义”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道德争议,有批评认为它陷入了一种两难困境:一方面,这种理论希望通过加剧民众苦难来迫使维稳体制失去平衡,因此被认为充当了暴政为恶的中介;另一方面,加速主义者只是旁观并预测苦难加剧会带来改变,丧失了政治抗争者的能动性与主体性。
在整个加速走向翻车的过程中,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的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扮演了“定于一尊”的角色,因此也被广大网民称之为“总加速师”(与官媒称呼邓小平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相对应)。在习近平执政期间,大量的政策失当促成了社会矛盾丛生、国际关系恶化、网络环境封闭、民众信心缺失、经济形势低迷等,这些都大大加深了中共的统治危机。此外,习近平好大喜功的执政风格也在过去十年还留下了雄安新区、北京证交所、一带一路等大量烂尾工程,称得上是“昏招连连步步错”。
不少网民予以了习近平“志大才疏、德不配位”的评价,认为他是“反贼和小粉红共同的偶像”,是终结共产党极权统治的“天选之人”。而在中共二十大上,习近平更是亲自开启“无限连任”,彻底锁死了这个深踩油门的加速动作,被不少人诅咒是“中共最后一任领导人”。
事实上,“加速主义”目前仅作用于传播领域,例如催生出“加速话语”、“大翻译运动”等,还有网民创作相关主题的辱包歌曲。而官方对此类话语的兴起很快进行了有针对性打压,例如设置微博、知乎禁搜,清理抖音/B站/豆瓣等平台的有关内容。2021年3月,推特平台上出现大量机器人账号发布以“加速主义”为关键词的水帖,试图污染搜索结果,这种有组织的水军行动持续至今。
2022年3月,环球时报发文批“大翻译运动”是基于加速主义理论的“闹剧”,是“具有新特点的舆论斗争”。但大肆开动网络审查机器进行封口的矛盾处在于,“加速主义”本身就是对当局倒行逆施的一种欢呼、一种助推,它是不惧打压的,而“禁止加速本身也就构成了加速”。
延伸阅读:
奇客资讯|加速主义关键词遭遇有组织的水军污染和攻击
【异闻观止】环球时报|基于加速主义理论的“大翻译运动”是一场闹剧
端传媒|加速主义:作为一种严肃的政治(抗争)立场